本文转自:井冈山报共享财富
教坛逐梦正青春
——青原区天玉中心小学青年教师培养纪实
王乐云 刘芳
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,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,是学校长足发展的主力军。
近年来共享财富,青原区天玉中心小学从压担子、指路子、搭台子三方面入手,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,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素养,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,着力构建一支专业过硬、素质一流、朝气蓬勃、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队伍,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,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压担子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
青年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。“扶上马送一程,压担子促成长”,是青原区天玉中心小学精心培养青年教师一以贯之的做法。
每年新进的任课教师,学校都积极组织他们按时参加区教体局的集中培训,并有计划、有步骤地进行校本培训。学校注重安排青年教师到一线任教,实现教学相长。选拔优秀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,在赋予重任的同时,鼓励他们放开手脚,大胆创新,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。
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为精准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,学校精细管理,量体裁衣,有针对性地制定“对标争先 青春逐梦”培养计划,制订了包括备课、上课、听课、评课等内容的校本业务培训计划,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、教育管理技能学习培训计划等。
随着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共享财富,学校一批教坛新秀脱颖而出。王孝洁老师获得区级心理健康优课赛二等奖、高敏老师获得区级数学优课赛二等奖等。每年城区学校招考,从该校考进城区学校的老师均获得各校好评。
铺路子 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素养
借梯登高“请进来”。学校不定期邀请市、区专家莅临学校授课,指导青年教师开展高效课改工作。分期分批“走出去”。学校派出骨干教师外出观摩学习,开拓教师眼界,转变教学理念,提高教学水平,以点带面,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提高。加强与片区学校的横向联系,组织听课、评课、送课等活动。同时,以“国培、省培、市培计划”为抓手,借助外力,强化业务培训,建立多学科、多层次、全覆盖的立体培训网络。近年来,学校每年参加省内外学习培训的人次均直线递增。
苦练内功“传帮带”。本着全员参与、以老带新、以优促新的原则,学校扎实开展“青蓝工程”师徒结对活动。学校指定优秀骨干教师作为新老师的“领路人”,由优秀骨干教师从教材解读、备课方法、教案撰写、课后反思等方面,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踪指导,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传、帮、带和示范带动作用。“青蓝工程”实施以来,学校师徒间常态开展磨课、听课、评课等活动,一步步夯实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,将“青蓝工程”打造成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加速器、优化师资力量的突破口、成就骨干教师的主阵地。
搭台子 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
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平台。青原区天玉中心小学以年级组为单位,制定《年级教研活动方案》,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,通过教研助力青年教师成长,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。
课堂实践是青年教师成长的“磨刀石”。学校让青年教师“多学、多看、多想”,多走进课堂去学习、去体会、去揣摩,从细节入手抓住本质。学校不定期举行课例诊断活动,组织青年教师通过观看课堂实录、名师课例,从不同层面、不同角度对课例进行诊断,逐项剖析,各抒己见,展开辩论,找出亮点特色。通过课例诊断,汲取教学经验,丰富教学实践,改进教学方法,提升教学水平。
为增强青年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,学校积极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大练兵活动,广泛开展教师赛课、随堂听课,并举行学科组优质课竞赛、班班通教学资源展示课例竞赛、课件制作评比、信息技术比拼等活动。学校还评出优质课,在全校进行汇报观摩,开展自评、点评和课改研讨,在不断打磨中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,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,形成勤学、善研、优教的良好风气。
按照“问题即课题、效果即成果”的方法,学校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,开展名师引领课、青年教师研讨课、同课异构示范课、课改摸底课等。集体备课中,年级备课组长让青年教师先提出自己的思路、方法和建议,形成初步教学方案,再通过上课评课,找出存在的缺点。集体备课让年轻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单元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,明确教材重点,以及突破难点的方式方法,最大程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。校行政班子随堂跟踪观课,有的放矢提升青年教学水平,夯实教学基本功。
如今共享财富,一批批茁壮成长的年轻教师,成为天玉中心小学教育教学的生力军,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注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。
亿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